common_page_banner

反洗钱宣传 | “以案说险”:利用直播打赏实施洗钱犯罪 ——了解新型洗钱套路,打击防范经济犯罪

2024/05/16

近年来,随着直播发展的突飞猛进,直播平台打赏机制成为了不法分子转移赃款的一种新渠道。一些主播在直播过程中,通过接受打赏的方式收取非法所得,并利用提现、转账等手段对这些打赏资金进行清洗和转移。实际上这种行为也是为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清洗和转移赃款的渠道。

具体请看以下案例:

2018年-2020年于某实施集资诈骗,非法募集资金12亿元。具体案情如下:

①2018年,于某在平台主播李某的直播间里打赏。

②随后于某和主播李某建立了友谊,并与另外3名主播交往密切。

密切交往中,李某等人逐渐对于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事实心知肚明。

③于某在直播间里给主播们打赏,打赏的频次高、金额大。

④主播们通过转账、汇款的方式将打赏的资金返还给于某。涉案资金超过5000万元。主播从中挣到了流量和人气。

⑤2023年12月,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对4人提起公诉。3名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其中1人退赔全部赃款,2人退赔绝大部分赃款。

1.png

李某等人在明知打赏钱款系集资诈骗犯罪所得的情况下,通过在直播期间接受打赏的方式收取钱款,并通过提现、转账等方式洗兑打赏资金,以此为犯罪嫌疑人清洗和转移赃款。

图片1.png

除此以外,在支付结算手段和商业模式不断发展的当下,新型洗钱套路越来越隐蔽,广大群众不知不觉成了犯罪分子的新目标,特此揭示以下洗钱套路,请广大群众提高警惕。

(一)代收代缴话费/电费。

慢充平台在“朋友圈、某二手交易平台、短视频”等各类线上平台发布远低于市场价格的“话费慢充”“油卡充值”“电费充值”等服务,吸引不明真相的潜在客户购买。

慢充平台经过多层级的传递,订单被传到境外,不法分子再根据订单的需求,对不特定对象实施诈骗,引导其以扫码支付、完成任务或充赌资等各种形式,将诈骗来的资金分别给不同的客户充值,从而完成话费充值和涉案资金的洗白。

诈骗团伙通过手机“充值”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下订单的潜在客户间接成了洗钱团伙的帮凶。导致手机卡及相关联的账户被封停。

广大群众如遇“代收代缴“、”话费慢充“等宣传活动,应提高警惕,警惕背后的洗钱陷阱,避免沦为间接的洗钱工具。

(二)投资虚拟货币。

犯罪分子通常通过社群平台、交友软件来接触受害者,获取信任后诱使受害者对虚拟货币投资产生兴趣,受害者试着小额投入几笔后,诈骗分子通过操控后台,让受害者成功盈利,使其放松警惕,从而骗取更多钱财。

由于虚拟货币钱包地址具有匿名化的特性,追查难度大,因此容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非法跨境转移资金的工具。广大群众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切勿盲目相信虚拟货币/区块链投资、“高额收益”等宣传。

(三)非法外汇交易。

不法分子会在各个平台上发布诱人的低价汇率,诱导广大群众尤其是留学生进行私下换汇,利用留学生的银行账户将非法资金进行转移。

(四)“兼职代购”。

犯罪分子通过线上平台招聘“代购兼职”,求职者入职后向其布置任务,包括提供银行账户、将“采购款”进行取现、再转交给“同事”等。这些所谓的“工作任务”实际上就是“洗钱”的不同环节。广大群众应当谨慎提供个人银行卡等信息,拒绝使用个人账户替他人提现。

新型洗钱套路层出不穷,为避免掉入洗钱陷阱,在此提醒广大群众:

第一,选择合法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

合法的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会在其主管部门的监管下开展业务,而非法金融机构因逃避法律及监管,极有可能为洗钱犯罪提供便利,成为犯罪分子转移资金、洗黑钱的帮凶。

第二,不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

身份证件是识别个人账户的重要标识,账户是个人的重要隐私,出租或出借个人信息不仅可能会协助他人完成“洗钱”犯罪,自己在银行的诚信状况和信用记录也可能受损。

第三,提高金融知识水平,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除了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努力外,个人也需要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增强反洗钱风险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防止落入洗钱犯罪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