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 以案说险:警惕恶意投诉黑产 树立依法维权意识

2022/03/16

投诉本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但近些年来,“代理维权”、“征信修复”等恶意投诉事件频发,一些非法代理维权团队怂恿、诱导消费者,打着维权的幌子,通过向监管部门进行“恶意投诉”等方式向金融机构施压,达到“恶意投诉”的目的,进而获取高额费用。“恶意投诉”已形成一条金融黑色产业链,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下面,我们看一个恶意投诉的案例。

客户Z先生向某银行机构投诉,称其因疫情影响公司停发工资,造成去年11月到今年2月出现4次信用卡逾期,要求该银行修复征信记录。

该银行经核查发现,该客户投诉前修改了银行预留电话号码,经对比新旧手机号码的相关电话录音,发现声音存在较大差别,高度疑似为第三方代理投诉。该银行主动联系该客户,告知委托黑中介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和财产安全损失,建议其配合提供黑中介信息,但被该客户拒绝。

后来,该银行要求该客户提供了相关证明材料,并到相关单位核实证明材料的真实性,结果发现证明材料均为伪造。之后该银行报警,由于“委托人”涉及伪造公章、收取费用等行为,警方已受理并将相关人员带走调查。

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采取伪造证据材料、恶意投诉以求不当利益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因此,为切实维护广大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此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珍惜个人征信。

遵守合同约定,按时偿还贷款,维护自身良好信用;如产生逾期,主动联系金融机构进行协商,拒绝参与捏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恶意投诉,否则可能涉嫌违法犯罪。

二、警惕恶意投诉,谨防个人信息泄露。

非法维权代理通过诱骗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通讯信息、家庭住址等个人敏感信息的方法,进行恶意投诉,阻止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并收取高额费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患无穷,不仅存在被黑产人员倒卖、甚至被他人用于违法犯罪的风险,而且还存在银行卡被盗刷或转账的风险。因此应果断拒绝恶意投诉,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三、发生争议纠纷,选择正规渠道维权。

对因自身问题导致的债务问题、征信问题,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权,提出合理诉求,积极与相关金融机构协商解决争议纠纷,拒绝恶意投诉。黑产不但不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可能构成诈骗,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犯罪。